領航人生
  • 首頁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認識領航
  • 領航講堂
    • 沙龍論壇 >
      • 婚姻人生-人性的掙扎
      • 家庭人生-從教養的兩難談人性的掙扎
      • 親子教育-如何與孩子談性
      • 人生解碼-從佛教與基督教談當面對生命困惑時
      • 人生解碼-從佛教與基督教談當面對生命困惑)時(進深篇)
      • 「食」在「美」-健康樂活DIY
      • 天堂有路隨便走-Happy Feet
      • 夢想人生-舊鞋救命
      • 沒有神的油;沒有神的人
      • 自動控制與自我控制的難易
      • 一路有5G,一路愛相隨
      • 當「行銷」撞上「說好故事」
      • 用讚美妝點美麗人生
      • 登峰:一堂改變生命、探索世界的行動領導
      • 當媽媽原來這麼樂
    • 人生講座 >
      • 孤寂-失去自我?完成自我?
      • 透過推甄,讓親子關係動起來
    • 生命營會
  • 人生寶藏
    • 尋找人生 >
      • 找回親情
      • 追尋成功
      • 無力拒絕
      • 不再孤單
      • 期待愛情
      • 需要朋友
      • 真實饒恕
      • 心靈醫治
    • 領航人生 >
      • 認識自我 >
        • 自己握住快樂的鑰匙
      • 人際關係 >
        • 生氣的藝術
        • 家人是什麼?身分如何影響一個人?
        • 人際關係不受傷的秘訣
        • 容許不同的表達模式
        • 態度影響你的生命
      • 婚姻家庭專欄 >
        • 先做好男好女,才會是好夫好妻!
        • 離開,是婚姻經營的關鍵!
        • 當父母只要有愛和時間
        • 靈魂的七種維他命
        • 只當管家是神恩待我們啊!
        • 父母不是永久職,陪伴要及時!
        • 孩子要的不是玩具,而是玩伴!
        • 新種家庭?任意而行的世代!
        • 男人生命的主修快被當了!
        • 小心孤單正悄然而大量入侵
        • 聰明選擇智慧婚姻
      • 科學與信仰 >
        • 掛琴的柳樹
        • 無花果的成熟與醫治
      • 信仰與人生 >
        • 人真的需要宗教嗎?
        • 宗教真的都一樣嗎?
        • 我為何選擇基督信仰?
        • 面對人生苦難,我如何找到出路?
        • 人「生」的必經之路-老、病、死?
      • 人文 藝術 創意 信仰 >
        • 梵谷的藝術心靈與基督信仰
    • 豐盛人生 >
      • 在地專業人 >
        • 影響我一生的三個人
        • 我的尋覓
        • 走過低谷、認識上帝
      • 異鄉人 >
        • 這個美麗的故事折服了我
        • 為生命而跑的火戰車
        • 戀戀紅豆牛奶冰,客死心繫穆斯林
        • 是終局,還是生命的開始?
        • Can you ever forgive me ?
        • 回頭救了要抓他的人,值得嗎?
      • 近代名人 >
        • 從海地來電:「這嬰孩快死了!」
        • 混濁時代中的一股清泉
        • 遇到大光摔下馬以後-保羅
        • 荒唐糗事都招了-奧古斯丁
        • 大憲章非簽不可-史帝文.朗登
        • 理性無罪-多瑪斯.阿奎那
        • 載著福音遠航-哥倫布
        • 找到天堂的門路-馬丁路德
        • 花花公子蛻變了-方濟.沙勿略
        • 哈佛的校訓-哈佛大學
        • 科學見證聖經-牛頓
        • 壞胚子蒙恩典-約翰.牛頓
      • 對人類貢獻最大的一位 >
        • 一個人可以有兩個宗教信仰嗎?
        • 祂對人權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大同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平等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民主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生命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自由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法律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信仰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救贖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教育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博愛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醫學的貢獻
  • 聯絡領航
  • 友善連結
  • 新建页面
  • 博客
  • 我們的團隊
Picture
沙龍論壇回顧

「食」在「美」-健康樂活DIY-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飲食衝擊 啟動新思維

時間:2016.05.27(五)19:00

​講師:何佩穎 博士
 (領航人生啟發中心辦公室主任、美國Arizona S. U.建築設計博士班、正道神學院碩士、美國Arizona S. U.設計學院研究員、美國愛家協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講師)

內容摘要
國內外飲食衝擊
  講員何佩穎主任以自身在美國經歷的飲食文化衝擊為例,引發對「食」這件事的思考與啟發。
  首先提到東西文化的「食觀」不同,在於「混食」(mixed food) 與「裸食」(naked/original food)的區別,國人的飲食以多樣食材、醬料混合,首重色、香、味俱全。西方則以品嚐食材的原味為首要,不同屬性的食材分開吃,一道接著一道,有所區隔。第二、何主任觀察身邊的美國友人,在正式的用餐時間,一定是放下手邊的工作,離開既有的場域,進到餐廳或是讓人產生愉悅自在的空間氛圍中,好好享受飲食的樂趣氛圍。顯然,西方人對空間使用的功能性界線分明。從空間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藉由空間轉換,不僅能提升生活效能、也具有減壓、有助健康的正向作用,新的刺激、新的色彩,新的動力與靈感,都會跟著而來。第三,她在host family 的接待家庭聚餐中,看到美國人對所謂「美食」、「好食」的最高推崇,就是homemade (在家親手做),並將食譜建檔保存、與人分享。何主任感性的說:「我在其中看到一個為未來人生經驗做承傳的文化,為下一代的需要未雨綢繆,不是為了個人,而是看到全體。」
​國內食安亂象:「假」與「黑」
         何主任緊接著以台灣民眾票選出2013、2014的年度代表字:「假」與「黑」為例,帶出食安問題反映人性的扭曲(餐飲業者的心態是摻一點、混一些,反正不會怎麼樣;而消費者的訴求是便宜又大碗,多樣化、多選擇、加量不加價,兩者一拍即合),也反應了偏差的思維:1. 速(要快要趕、馬上看到結果),2. 混(差不多就好、不用精準、不照原則、次序,不在乎過程),3. 貪(要便宜又要大碗),及4. 我(不管別人死活)。這使得原本創造主造人,要帶給人祝福的基本需求,讓人享受健康、幸福與感恩的「吃」變了調!

图片
新思維啟動
  2015年台灣民眾的代表字心聲「換」,何主任指出「轉換」的動機讓人產生新的思維,進而帶出轉換的行動力。這樣的新思維,是從「心」啟動:
1.簡單明暸 (make it simple),讓自己從煩瑣與過度的需求中掙脫,回歸自在真實;
2.功能界線 (Set Boundary&Function),是隨時的GPS,用以校正偏離並定位自我回到正確的位置與功用;
3.標準流程 (Record Standard Process),是為了分享承傳,讓個人在團體中貢獻心力,達到愛人愛己,利己利人的互助互惠。新思維賦予人改變的動力,讓「慢工出細活」轉換「速」,讓「純與質」轉換「混」,讓「真、品、善」轉換「貪」,讓「美----心中有神有人」轉換過去「自我中心」。
​
图片
​問題省思
  何主任拋出「人都希望活得健康快樂,我該如何投資我的時間與代價?」、「有形的食物維繫我的身體,我靈魂的食物何處尋?」這兩個與聽眾切身相關的問題,自然的引發出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。
图片
有形的食物維繫我的身體,靈魂的食物何處尋?
  「食」這個字的組成,上面是個「人」,人裡面有「良」。食代表了人的裡面需要好的東西。不光是為了維繫身體健康運作,也包括滋養活化人最深處的靈魂,這才是全人健康。但人的靈魂食物,何處可得呢?何主任以聖經耶利米書15:16「耶和華─萬軍之神啊,我得著你的言語就當食物吃了;你的言語是我心中的歡喜快樂,因我是稱為你名下的人。」與詩篇36:7-8,提到以色列國有名的先知耶利米與大衛王,都對靈魂食物的尋求與答案:神的話就是是我們生命營響與最重要的食物,是我們心中的歡喜快樂,而「喜樂的心乃是良藥」(箴言17:2)。何主任同時指出,中國字的「罪」為食安問題做了極佳的詮釋,是很有智慧的。「罪」的組成,是目(眼睛)加上「非」,當人的眼睛看得不對,所表現的想法、行為就不對了。人為了利益,眼睛向錢看,以至產生錯誤的行為。聖經中說到:「你的眼睛就是身上的燈。你的眼睛若瞭亮,全身就光明;眼睛若昏花,全身就黑暗」(路加福音11:34)。當我們的眼睛不健康了,就會失去功用,看不到光,同樣的,我們靈魂的眼睛不健康,自然就察覺不到靈魂的黑暗。何主任指出,人都需要真光,讓我們的眼睛看得對、看得清明。從身體的食物到靈魂的食物,這場以「食在美」為主題的講座,讓我們重新看到人生需要的美食,不僅是為了身體的層面,對於能滋養靈魂的美食,也同樣的重要而不能被忽視。 

論壇實況
图片

​Tel:02-2514 0003
Fax:02-2514 7315
10574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 54 號 704 室

© 版權所有 2016 年。保留所有權利。
  • 首頁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認識領航
  • 領航講堂
    • 沙龍論壇 >
      • 婚姻人生-人性的掙扎
      • 家庭人生-從教養的兩難談人性的掙扎
      • 親子教育-如何與孩子談性
      • 人生解碼-從佛教與基督教談當面對生命困惑時
      • 人生解碼-從佛教與基督教談當面對生命困惑)時(進深篇)
      • 「食」在「美」-健康樂活DIY
      • 天堂有路隨便走-Happy Feet
      • 夢想人生-舊鞋救命
      • 沒有神的油;沒有神的人
      • 自動控制與自我控制的難易
      • 一路有5G,一路愛相隨
      • 當「行銷」撞上「說好故事」
      • 用讚美妝點美麗人生
      • 登峰:一堂改變生命、探索世界的行動領導
      • 當媽媽原來這麼樂
    • 人生講座 >
      • 孤寂-失去自我?完成自我?
      • 透過推甄,讓親子關係動起來
    • 生命營會
  • 人生寶藏
    • 尋找人生 >
      • 找回親情
      • 追尋成功
      • 無力拒絕
      • 不再孤單
      • 期待愛情
      • 需要朋友
      • 真實饒恕
      • 心靈醫治
    • 領航人生 >
      • 認識自我 >
        • 自己握住快樂的鑰匙
      • 人際關係 >
        • 生氣的藝術
        • 家人是什麼?身分如何影響一個人?
        • 人際關係不受傷的秘訣
        • 容許不同的表達模式
        • 態度影響你的生命
      • 婚姻家庭專欄 >
        • 先做好男好女,才會是好夫好妻!
        • 離開,是婚姻經營的關鍵!
        • 當父母只要有愛和時間
        • 靈魂的七種維他命
        • 只當管家是神恩待我們啊!
        • 父母不是永久職,陪伴要及時!
        • 孩子要的不是玩具,而是玩伴!
        • 新種家庭?任意而行的世代!
        • 男人生命的主修快被當了!
        • 小心孤單正悄然而大量入侵
        • 聰明選擇智慧婚姻
      • 科學與信仰 >
        • 掛琴的柳樹
        • 無花果的成熟與醫治
      • 信仰與人生 >
        • 人真的需要宗教嗎?
        • 宗教真的都一樣嗎?
        • 我為何選擇基督信仰?
        • 面對人生苦難,我如何找到出路?
        • 人「生」的必經之路-老、病、死?
      • 人文 藝術 創意 信仰 >
        • 梵谷的藝術心靈與基督信仰
    • 豐盛人生 >
      • 在地專業人 >
        • 影響我一生的三個人
        • 我的尋覓
        • 走過低谷、認識上帝
      • 異鄉人 >
        • 這個美麗的故事折服了我
        • 為生命而跑的火戰車
        • 戀戀紅豆牛奶冰,客死心繫穆斯林
        • 是終局,還是生命的開始?
        • Can you ever forgive me ?
        • 回頭救了要抓他的人,值得嗎?
      • 近代名人 >
        • 從海地來電:「這嬰孩快死了!」
        • 混濁時代中的一股清泉
        • 遇到大光摔下馬以後-保羅
        • 荒唐糗事都招了-奧古斯丁
        • 大憲章非簽不可-史帝文.朗登
        • 理性無罪-多瑪斯.阿奎那
        • 載著福音遠航-哥倫布
        • 找到天堂的門路-馬丁路德
        • 花花公子蛻變了-方濟.沙勿略
        • 哈佛的校訓-哈佛大學
        • 科學見證聖經-牛頓
        • 壞胚子蒙恩典-約翰.牛頓
      • 對人類貢獻最大的一位 >
        • 一個人可以有兩個宗教信仰嗎?
        • 祂對人權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大同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平等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民主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生命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自由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法律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信仰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救贖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教育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博愛的貢獻
        • 祂對醫學的貢獻
  • 聯絡領航
  • 友善連結
  • 新建页面
  • 博客
  • 我們的團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