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堂有路隨便走-Happy Feet時間:2016.07.15(五)19:00
講師:張桂越女士(《周刊巴爾幹》總編) |
內容摘要
由領航人生啟發中心主辦的沙龍論壇,上週五(7/15)很榮幸邀請擁有四十多年記者資歷、經歷華視、台視及傳訊電視歐洲新聞,並且自創「台通社」的資深新聞人-張桂越女士分享「天堂有路隨便走-Happy Feet」。張桂越女士早年因採訪台灣與馬其頓建交,1999年開始深入巴爾幹半島,並於2012.10創辦《周刊巴爾幹》(The Balkans)。
三思而不能行,講員提出顛覆傳統華人的思維
有別於「三思而後行」的觀念,張女士強調「走(出去)」的重要性-先走出去,有了感官的刺激,再來思考,她相信走出去一定會碰到好東西。她提到,腳的新功能就是「遠離」-遠離你所熟悉的、遠離你所以為的。
回顧在馬其頓11年多的日子,張女士當初因採訪台馬建交,需要深入人稱為「火藥庫」的巴爾幹半島,當時家人有許多擔心與害怕,但是張女士憑著單純的心踏出去,才發現當地人文風情之美、山水之美是她從沒想過的,若沒有勇敢踏出去將永遠不會體會到。
張女士提到,當我們勇敢走出去,感官(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巴等)將注入新的元素,例如:馬其頓地區番紅花特有的氣味與色彩、阿爾巴尼亞的樂曲、斯拉夫的文字、各民族特有的飲食文化等,多采多姿的世界是腳帶著腦思考,而非腦帶著腳思考。她提到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,人要勇敢走出去,路要清楚,知道自己要做什麼;世界不是人所想像的如此悲觀,也不會只有一條路可以走,學習保持樂觀的心向前走;走出去,每個人將有不同的體會,我們原有所知的資訊有限,唯有親身去嘗試,才會真實了解。
曾被鄂圖曼土耳其統治,整個巴爾幹半島都充滿土耳其的味道,張女士提到當我們深入了解,先把感官注入腦袋,再提出評論和發號司令,有了瞭解、少了誤會,戰爭之事就能降低。
講員以互動式分享,開啟與聽眾之間的對談
論壇的下半場,張桂越女士將自己採訪、錄製的影片-「前進庫德族」播放給聽眾欣賞,並且開啟與聽眾的對話,會場上也贈送《周刊巴爾幹》給熱情回應的人。整場講座講員互動式分享,打破聽眾不光聽,也需要勇敢表達意見的參與氛圍。
會後有人問到張女士如何看待在不同國家、卻有相同宗教或族群,以及在同一個國家、卻有不同宗教與族群之間的衝突仇恨,如在巴爾幹半島、土耳其與亞美尼亞等地。張女士以土耳其與庫德族為例,他們分別都是很好客的民族,但只要一碰到對方,仇恨就湧上心頭。對張女士而言,她認為這不是問題,都是有心人造成的,只要當對方是人,且尊重別人,那些人與人間的差異,就不再成為問題。這場論壇不僅開啟聽眾的國際視野,也啟發聽眾活出新的生活方式。
三思而不能行,講員提出顛覆傳統華人的思維
有別於「三思而後行」的觀念,張女士強調「走(出去)」的重要性-先走出去,有了感官的刺激,再來思考,她相信走出去一定會碰到好東西。她提到,腳的新功能就是「遠離」-遠離你所熟悉的、遠離你所以為的。
回顧在馬其頓11年多的日子,張女士當初因採訪台馬建交,需要深入人稱為「火藥庫」的巴爾幹半島,當時家人有許多擔心與害怕,但是張女士憑著單純的心踏出去,才發現當地人文風情之美、山水之美是她從沒想過的,若沒有勇敢踏出去將永遠不會體會到。
張女士提到,當我們勇敢走出去,感官(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巴等)將注入新的元素,例如:馬其頓地區番紅花特有的氣味與色彩、阿爾巴尼亞的樂曲、斯拉夫的文字、各民族特有的飲食文化等,多采多姿的世界是腳帶著腦思考,而非腦帶著腳思考。她提到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,人要勇敢走出去,路要清楚,知道自己要做什麼;世界不是人所想像的如此悲觀,也不會只有一條路可以走,學習保持樂觀的心向前走;走出去,每個人將有不同的體會,我們原有所知的資訊有限,唯有親身去嘗試,才會真實了解。
曾被鄂圖曼土耳其統治,整個巴爾幹半島都充滿土耳其的味道,張女士提到當我們深入了解,先把感官注入腦袋,再提出評論和發號司令,有了瞭解、少了誤會,戰爭之事就能降低。
講員以互動式分享,開啟與聽眾之間的對談
論壇的下半場,張桂越女士將自己採訪、錄製的影片-「前進庫德族」播放給聽眾欣賞,並且開啟與聽眾的對話,會場上也贈送《周刊巴爾幹》給熱情回應的人。整場講座講員互動式分享,打破聽眾不光聽,也需要勇敢表達意見的參與氛圍。
會後有人問到張女士如何看待在不同國家、卻有相同宗教或族群,以及在同一個國家、卻有不同宗教與族群之間的衝突仇恨,如在巴爾幹半島、土耳其與亞美尼亞等地。張女士以土耳其與庫德族為例,他們分別都是很好客的民族,但只要一碰到對方,仇恨就湧上心頭。對張女士而言,她認為這不是問題,都是有心人造成的,只要當對方是人,且尊重別人,那些人與人間的差異,就不再成為問題。這場論壇不僅開啟聽眾的國際視野,也啟發聽眾活出新的生活方式。